基于行动导向的“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书法做为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成为高等院校的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近年来也逐步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由于书法具有艺术性、欣赏性,同时也具有高度技能性等特点,在书法的教学中尝试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对书法教育教学的有益探索,也是提高书法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是德国“双元制”教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本文所指书法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就是汲取了“双元制”技能培训体系中的有益模块,来完成中国书法技能的教学活动。

       一、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行动导向不是一种教育理论,也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行动导向的学习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新的教育范式。行动导向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和项目教学的研究。这里借用其分析行动概念来阐述书法教学的两个维度,来说明据以产生的书法学习行动。 从外延特征来看,“行动”表示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系列化的动作,包括物质的、实践性的行动,也包括非物质的、智力性的活动。书法艺术做为我国的传统艺术,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它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行动导向的学习重在突出这些技能学习具有的学习意义,并非强调学生忙碌地进行学习活动,而是要强调教学所产生的有意义的、理性化的结果,现代书法艺术的教育教学恰恰是与此不谋而合的。书法艺术从最初的仅仅做为高雅艺术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变革,要逐步形成高雅艺术与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书法艺术融入经济社会,使书法成为学生执业的可靠保障。 从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说,行动导向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主体自主性以及动作连续性,有助于促进教学者和学习者的互动。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即动手和动脑活动之间不是直线性的上升发展,而是两种成分之间动态的交互影响伴随着整个书法学习过程。

       二、“三位一体”书法技能教学模式。进入新世纪,我国对执业者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书法做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高等院校亦对书法的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艺术爱好及特长,更应当成为学习者的一种生存技能和提高社会整体文化层次的职业资格。 面对上述要求,我们在书法的教学中借鉴行动导向理念,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书法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书法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新的教学法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主要手段,将对提高书法教育教学的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合以上问题,及对多所高校的调研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三位一体”书法技能教学模式,即: 课程——构建“无断层”课程,完成书法培养目标与教学流程以及社会需求的衔接(关键是适应社会需求)。 教材——开发“校本化”教材,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形式——采用“一体化”教学,完成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衔接。 构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书法技能教学平台,使以上三点在统一的平台上统一运作。

       (一)构建“无断层”书法教学课程体系。 无断层书法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实施教、学、练、就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书法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分别将书法理论课(及其实践课)与相关的训练课结合为一门课,并引入模块化教学方法,把每个字体的实训课划分为若干个课题模块,按一个个课题进行教学,一步步完成课程的总体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当前文化市场对书法字体、款式、规格、包装及受众群体,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创作作品,使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1.改变教学观念,把实训教学作为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经实践检验,将实训教学作为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比较合适的。既考虑到技能训练课的重要性,也保证了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迅速成为掌握书法技能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2.改革课程结构,建立专业理论与操作训练为一体的一体化书法教学模式,解决艺术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达到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专业教师不能仅仅向过去一样沉浸于艺术教学之中,而对社会的艺术需求不闻不问,要积极调研市场及大众需求。例如:在我们的尝试性教学中,我们组织教师到各地艺术市场调研当前社会最感兴趣的字体、装裱样式、表现手法等,然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字体技能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按照市场需求学习字体,提高技能。 3.建立适合无断层课程设计需要的教学环境 实施无断层课程模式必须有完善的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只有画毡和毛笔的普通训练教室不能满足无断层课程设置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实践场所和先进的实习设备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书法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为学生联系当地的文化场所和艺术市场实习,让他们直接投入到其中接受实践教学。实施艺术理论和技能教学时,要求教学场地既是课堂又是艺术工作室,教学设施与训练设备一应俱全,而且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位。

       (二)开发校本化教材。 在书法教学中,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要素和其它要素共处于一个教学系统中,势必要对系统中其它教学要素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积极开发校本化教材。 1.教材对教学目标的作用 现代书法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写字,培养书法基本技能,还着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形成。这需要教材在内容结构上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者,是全部教学内容的载体。 2.教材的编写 在编写书法校本教材时,首先要明确课程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材开发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书法技能自主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一体化书法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书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书法的教学要建立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一体的“艺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基本形态为:在对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开发课程,通过整合理论性、艺术性与实践性课程,使其在课程结构上实现无断层;编写开发校本教材,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充分实施。 一体化书法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首先,书法训练课课程结构一体化。其中要整合当今社会对书法的最新认知、艺术市场的新需求、艺术表现的新形式,将整个书法教学体系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教、学、练、展同步进行。 其次,实训教学实施的一体化。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模块式教材外,还必须强调教学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一体化。 第三,师资队伍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又要较高的书法艺术造诣。 传统的书法教学仅仅考虑到对学生书法艺术单方面的培养,缺少对学生就业后如何利用书法创造自身价值的教育,因此在新形势下,从技能型人才的知能结构总体上看,应有以下变动趋势:由过去单纯从艺术角度考虑,现在我们从技能角度考虑,但这不是能成为轻视理论、轻视艺术的理由。我们反对“学科本位”的指导思想,但是并不反对学科建设,我们的书法教学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当前高绩效工作模式所要求的,工作环境学习与学校环境学习相整合的趋势。

       三、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思考。 当代书法教育教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变革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书法教育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书法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对书法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我们的书法艺术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什么作用?多年来,我们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进行了长足的探索,使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教学有了较大提高。而我们的书法教育还停留在艺术教育的层次上,尚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三位一体”的技能教学模式,为学习书法的学生提供走职业化技能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作者王旭东)